导语:从2018年开始,国家政策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互联网+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得到大力支持,但由于行业规模小、分散性,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链条,回收行业标准也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很多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改进相关企业资质认证管理和信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规范行业经营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规范健康发展;优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和重视。当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废旧物品处理成本高、行业利润低、缺乏规范化、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混乱、无序竞争等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周转速度慢、现金流短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互联网+”技术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废旧物品处理成本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废旧物品因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形态和数量等特点,往往被不法分子觊觎,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产生废钢铁22亿吨、废有色金属90亿吨、废塑料80亿吨、废纸400亿吨和废旧纺织品100亿吨左右等,废旧物品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和不可恢复性,一旦流入市场就很难得到有效、安全、规范、科学地处理利用和处置;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垃圾焚烧厂建设与运行以及城市垃圾处置所需用地规模巨大等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成本很高。由于国家政策导向问题,在很多地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采取了严格扶持政策,但是许多地区仍然是各方面条件差、税收低、补贴少等情况下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口流动频繁、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产业升级改造、国家相关政策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废旧物品处理市场竞争激烈。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环境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许多“无证小店”和“黑回收点”现象。
二、行业利润低
废旧物品回收和处置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安全,还与废旧物品处置、废旧物品加工、电子商务、再生产品经营等产业之间密切相关。据测算,目前我国废塑料的收购价约为0.8元/公斤,每吨废塑料生产一吨塑料将创造3.6万元利润。如果按最高10%利率计算(贷款利率),每年可创造3.6万元收益。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左右,其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可以为数千亿元国有资产带来巨大增值;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理念转变、消费结构转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并得到升级,这为废品回收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宏观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及消费结构需求升级逐步加速,废旧物资处理及再利用行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一环。同时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尚不完善且政策要求不统一等因素影响,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效益不高。
三、缺乏规范化
由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基本规范及管理体系,保证其良性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监管为主”是我国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给予认可的态度,但同时也要注意政府监管的力度要足够大,以保障这些正规废旧资源回收企业正常运转。在经济下行、传统落后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开始出现了回收难度大、利润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率:从政府角度出发推动废旧物品回收立法和制度建设,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回收体系。从企业角度出发实施规范化管理,鼓励符合标准可追溯性要求的龙头厂家参与建立标准、行业协会、信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形成废旧物品处理产业链规范运行格局。
四、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混乱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处于一个分散市场里,交易没有完全的标准化,不像其他行业一样可以通过“人找货”来实现成交,从而造成了交易的不便。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要获得客户的信任,只有建立自己的平台才能获得更多客户。因此,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纠纷: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对客户提供服务时会采用低价甚至是欺诈手段等现象产生;很多企业为了提升知名度,经常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其他欺骗客户;回收企业在市场中流通过程中很难做到交易环节和资金环节不留死角;有些企业还会在平台上注册多个账号和手机号码,但是后台管理比较混乱,并且由于没有对相应账号和账户进行登记管理,用户也很难对回收企业产生信任等等。
来源:卓创回收 作者:卓创回收